冷战正酣,两大巨头剑拔弩张,一方是强大得像钢铁堡垒的苏联。就在全球都屏息凝神时,一个名字你可能不熟的挪威老先生,却轻描淡写地说:十年内,这堡垒要塌,柏林墙要倒。没人信,觉得他疯了。结果,他一字不差说准了。
这位老先生,叫约翰·加尔通,被誉为“和平学之父”。他最令人称奇的,莫过于两次准确得不可思议的“预言”。说他是“乌鸦嘴”?不如说他有双能看透结构深处的“透视眼”。
他看苏联:外部强大,内里腐朽
上世纪80年代,苏联在全球舞台上依旧是座巍峨巨兽,和美国掰手腕掰得难解难分。谁能想到,加尔通老先生会在这时候抛出那石破天惊的论断:十年内,苏联将走向解体。这在当时,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人们习惯了从地缘政治、军事力量对比来分析大国,苏联那么大体量、那么多核武器,怎么可能说垮就垮?可历史给出了答案:1989年柏林墙轰然倒塌,紧接着1991年苏联红旗落地。
加尔通凭什么看得这么准?他不是靠小道消息,也不是什么神秘主义。他看问题,有他独特的穿透力。他是个“中国通”,年轻时就游历世界,对中国有着超出当时西方主流的理解。
他对新中国,特别是毛主席,有过积极评价。这在当时西方世界是异类,挨了不少骂,但他似乎看到了新中国那种内在的生机和自我调整能力,这与他对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的看法形成鲜明对比。
他看苏联,不像看一座宏伟的外部建筑,更像个老练的技师在听一台巨大机器的运转声。外表光鲜?没用。他能听到内部齿轮的摩擦、轴承的嘶鸣,那些常人忽略的结构性疲态。他一针见血指出,苏联的问题不在外,在内里,在结构。
经济结构失衡、官僚体系僵化、思想禁锢……这些问题,现在看来初中生都能列举几条,但在当时,能穿透表象,看得如此清晰、如此致命,是真功夫。
他又看美国:如日中天下的暗流
苏联的故事说完,加尔通老先生沉寂了二十多年,世界格局天翻地覆,美国如日中天,似乎无人能挡。可到了大约2000年,这位“预言家”又开腔了,这次,他指向的是美国。
他写了一本书,名字直接且大胆:《美帝国的崩溃》。书中预言,美国将在2020年左右开始衰落。这听着耳熟吧?我们听惯了西方的“中国崩溃论”,冷不丁冒出个“美国崩溃论”,而且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说的,着实让人一时难以消化。
他老人家活到了2024年,某种程度上,是亲眼见证了自己的预言开始显影。特别是2020年,那场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,叠加美国国内因政治极化、社会撕裂而产生的各种乱象,让很多人开始真切地感受到,这个超级大国似乎不像过去那么坚不可摧了。各种结构性矛盾在疫情的冲击下,暴露得更加淋漓尽致。
那加尔通看美国的问题在哪儿?同样是结构性的,而且跟苏联有相似之处,但表现形式不同。他抓住了美国一个深层的结构性矛盾:既要美元当世界货币,又想自己贸易占便宜。这就像一个人,既想让自己的欠条全球通用,又不想多花钱让欠条流出去一样,天然矛盾。
美元要全球用,就得流出去,主要靠贸易逆差——你得多买别人的东西,把钱给别人。可美国又想多卖少买,这不就成了悖论吗?经济学上叫“特里芬悖论”。特朗普当年喊着要扭转贸易逆差,那恰恰是在动摇美元的世界地位,跟维护“美国优先”的逻辑拧着劲。
他看美国的问题,藏在钱和梦里
再看“美国梦”的底色。曾几何时,一个美国普通工人就能养活一家,过上不错的日子。那靠的是什么?美元的特权。可以用自己印的纸,换全世界的硬通货和商品。这等于是牺牲了本国制造业,靠着全球性的金融霸权在寅吃卯粮。这种“轻松赚钱”模式,让他们渐渐疏远了那些“傻大黑粗”的制造业。
先是把美元跟黄金挂钩,后来跟石油挂钩,招数用尽后,就大力发展服务业、互联网产业、玩金融……总之,就是不想干辛苦的活儿。
可你想,全世界的东西能凭空变出来吗?美国人轻松了,那活儿总得有人干吧?自然是其他国家的工人得更辛苦地劳动。这种靠金融霸权和“寅吃卯卯粮”堆砌的繁荣,
加尔通看得很透:是个巨大泡沫。他认为美国把二战后那种特殊的、被需求刺激的经济模式,当成了常态,是大误判。没有扎实的实体投资和生产,单靠印钱和玩金融,回报如无源之水,注定难以持久。
加尔通的这些洞察,并非凭空而来。他一辈子研究和平,奔走世界,反对暴力。他发现很多冲突和衰落,根源都藏在那些被掩盖的结构性问题里。早在1973年,他就尖锐批评美国发动的战争,称之为“结构性法西斯主义”。他对美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暴力和不公的长期观察和批判,构成了他分析这个国家走向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素材。
结构性思维:看透兴衰的密码
加尔通对美国衰落的预言,和对苏联一样,都直指核心:制度上出了问题。这话听着简单,但要看透一个庞大复杂体系的深层病灶,得有多强的穿透力和全局观!
他像个经验丰富的医生,不只看你发烧咳嗽这些表面症状,更要找到是哪个器官、哪个系统出了问题,是代谢失调还是免疫系统崩溃。他看问题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,而是从更宏大、更基础的结构层面去分析。
当然,说美国“崩溃”或许有些极端,一个拥有如此体量和底蕴的国家,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。但它正经历一个相对衰落、面临结构性挑战的阶段,这恐怕是多数人的共识。加尔通的预言,更像是一束光,照亮了繁荣表象下的暗流和裂痕,提醒人们关注那些被忽略的、但决定长远命运的深层结构性矛盾。
回看我们自己。加尔通当年对新中国的积极评价,在今天看来,越发显得超前。我们也曾摸索前行,经历了血与汗的考验。而我们这代人,面对的是新的“上甘岭”,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变局中立足,在硬实力日益增强的同时,争取更深的文化自觉和国际话语权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挑战。
加尔通的故事告诉我们:看世界、看国家、看任何系统,都不能只盯着表面的得失和热闹,得有那份穿透力,往根儿上看,看结构,看内在的病灶。长久的生命力,来自持续的自我审视和革新,来自解决那些根本性的矛盾。这道理,对大国如此,对个体亦然。
炒股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