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常遇到很多粉丝因小便点滴不出而焦虑万分,家属甚至要求立刻导尿以解燃眉之急。但从中医角度看,这种情况切不可盲目求快,小便癃闭看似是膀胱问题,实则多与肾气失司密切相关。《素问・灵兰秘典论》有言:“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。” 膀胱的正常排尿功能,依赖于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,若肾气亏虚,无力推动膀胱气化,就如同闸门失去操控,即便膀胱内充满津液,也难以顺利排出,进而出现小便不通的症状。
肾为先天之本,内寓元阴元阳,元阳即命门之火,元阴即肾水,二者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,共同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。当肾气不足时,肾中阴阳失衡,命门之火衰弱,无法温煦膀胱,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。这就好比自然界中,若无阳光的照耀,水无法蒸发形成云雨,在人体则表现为尿液无法正常排出。明代医家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》中指出:“小水不通,是为癃闭,此最危最急证也。水道不通,则上侵脾胃而为胀,外侵肌肉而为肿,泛及中焦则为呕,再及上焦则为喘……” 深刻阐述了小便不通若不及时调理,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。
针对肾气亏虚导致的小便不通,我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方:肉桂 3 克、熟地黄 30 克、山茱萸 12 克、茯苓 9 克、车前子 9 克、泽泻 9 克、牡丹皮 9 克、山药 12 克 。方中肉桂辛甘大热,归肾、脾、心、肝经,为补火助阳、引火归元之要药。少量使用肉桂,可温补肾阳,鼓舞命门之火,犹如在体内点燃微弱的火种,使肾中阳气得以振奋,从而推动膀胱气化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肉桂含有的桂皮醛等成分,能够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,增强机体代谢功能。
熟地黄味甘,性微温,归肝、肾经,具有补血滋阴、益精填髓的功效。重用熟地黄至 30 克,可大补肾阴,填精益髓,为滋补肾水的核心药物。其富含梓醇、地黄多糖等成分,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,促进造血功能,为肾阴的补充提供物质基础。山茱萸酸涩微温,归肝、肾经,既能补益肝肾,又可收敛固涩,与熟地黄配伍,一补一涩,使补入的阴精不致外泄,增强滋阴填精的效果。
茯苓甘淡平,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,利水渗湿、健脾宁心。茯苓能引导水湿从小便排出,同时健运脾胃,使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正常,有助于减轻水湿内停的症状。现代研究发现,茯苓含有茯苓多糖、茯苓酸等成分,具有利尿、调节免疫等作用。泽泻甘寒,归肾、膀胱经,利水渗湿、泄热,与茯苓相须为用,增强利水渗湿之力,同时可防止补阳药物温燥之性太过,使全方补而不滞。
牡丹皮苦、辛,微寒,归心、肝、肾经,清热凉血、活血化瘀。其能清泻肾中虚火,制约熟地黄的滋腻之性,使补阴而不助热。山药甘平,归脾、肺、肾经,既能补脾养胃,又能生津益肺、补肾涩精,在方中起到补脾益肾、固摄精气的作用,使脾胃强健,气血生化有源,进一步促进肾精的生成。车前子甘寒,归肝、肾、肺、小肠经,利水通淋、渗湿止泻,可直接作用于膀胱,促进尿液排出,与茯苓、泽泻协同,增强通利小便的效果。
这八味药物相互配伍,肉桂温补肾阳,熟地黄、山茱萸滋补肾阴,使肾中阴阳双补,达到 “阴中求阳,阳中求阴” 的目的;茯苓、泽泻、车前子利水渗湿,促进尿液排出;牡丹皮清热凉血,制约温燥之性;山药补脾益肾,增强后天之本。全方共奏温肾化气、利水通淋之功,从根本上调理肾气亏虚导致的小便不通。通过补益肾气,恢复膀胱的气化功能,使小便得以顺畅排出,从而有效缓解小便不通带来的不适,逐步恢复机体的正常水液代谢功能。
中医讲究因人而异、辨证施治,同样是小便不通或身体不适,因个人体质、病程长短、生活习惯不同,肾气亏虚的程度与阴阳失衡状态各异。文中药方仅作思路参考,实际调理需专业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判断,千人千方才能精准改善健康问题,建议出现不适及时面诊,量身定制调理方案。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